東西典藏

明宣德 銅象首双耳帶座香爐

宣德爐是明代宣德年間所造的銅香爐,簡稱「宣爐」。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運用黃銅鑄成的銅器。

為製作精品的銅爐,在宣德皇帝的親自督促下,整個製作過程,包括煉銅(一般銅需四六次提煉,宣德爐銅材竟達十二次提煉)、造型(銅爐形制)必須自《宣和博古圖》、《考古圖》等典籍及內府密藏的數百件宋元名窯中,精選出符合適用對象、款制大雅的形制,將之繪成圖樣,呈給皇上親覽,並說明圖款的來源和典故的出處,經過篩選確定後,再鑄成實物樣品讓宣宗過目,滿意後方准開鑄。大明宣德爐是明代工藝品中的珍品,宣德爐的鑄造成功,開了後世銅爐的先河,在很長一段歷史中,宣德爐成為銅香爐的通稱。

明代中期的正德年間,朝野亦需用銅香爐,因宣德爐已經深入人心,遂沿用宣德爐的造型和款式或稍加變化。此時爐的特色是銅色泛黃,器身鑄有伊斯蘭文。明代中期伊斯蘭文化大量傳入中國,致使正德皇帝亦信奉起伊斯蘭教,所以當時製作的工藝品如銅器、瓷器、景泰藍及許多的物品之上多有伊斯蘭文(迴文)的出現,至明末鑄造的宣德爐上亦沿此風,並且楷書、篆書並用。


一直以來,大象因其憨態可掬、誠實忠厚的形象成為全世界的吉祥物。而在在中國傳統文化里,「象」與「祥」字諧音,故「象」被賦予了更多吉祥的寓意。太平有象是漢族傳統吉祥紋樣。《漢書·王莽傳》:「天下太平,五穀成熟」。太平有象即天下太平、五穀豐登的意思。歷代帝王皆以銅、玉、瓷等材質御製「太平有象」器型,或陳於廳堂之中,或置於案台之上,以求「四海昇平、吉祥平安」之福瑞。

此《 明 宣德  銅象首双耳帶座香爐 》爐身形制規整,爐體直口,兩側置双象耳,象首粗眉杏目,長鼻直豎,表情自然細膩,循"太平有象"之吉意。器表呈朱砂紅色,銅質精量,入手沉甸,其包漿色澤沉靜渾厚,器表瑩潤,光華內斂,敦厚之中不失靈巧精緻,盡顯銅爐精純美質。

中國藝術 > 佛教文物

明宣德 銅象首双耳帶座香爐

A Bronze Censer with Elephant handles Xusnde Mark, Ming Dynasty

簡介:一直以來,大象因其憨態可掬、誠實忠厚的形象成為全世界的吉祥物。而在在中國傳統文化里,「象」與「祥」字諧音,故「象」被賦予了更多吉祥的寓意。

太平有象是漢族傳統吉祥紋樣。《漢書·王莽傳》:「天下太平,五穀成熟」。太平有象即天下太平、五穀豐登的意思。歷代帝王皆以銅、玉、瓷等材質御製「太平有象」器型,或陳於廳堂之中,或置於案台之上,以求「四海昇平、吉祥平安」之福瑞。

此《 明 宣德 銅象首双耳帶座香爐 》爐身形制規整,爐體直口,兩側置双象耳,象首粗眉杏目,長鼻直豎,表情自然細膩,循"太平有象"之吉意。器表呈朱砂紅色,銅質精量,入手沉甸,其包漿色澤沉靜渾厚,器表瑩潤,光華內斂,敦厚之中不失靈巧精緻,盡顯銅爐精純美質。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