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典藏

改變世界財富版圖的貿易史:茶葉

可曾想過?中國的茶葉影響了遠在地球另一端的英國家庭,茶葉供應鏈成為了權力與財富的角力戰,甚至成為遠東貿易的重大推手,最終改變了中國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

茶葉自唐代開始往西域及朝鮮半島、日本傳播,而在西北地區,茶葉貿易自唐後期就以茶馬貿易的方式展開。

歷史學家認為,南方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是現今發現的中國茶葉傳入西方最早、最著名的國際通道。茶葉和絲綢、瓷器、香料等經由這兩條古道,通過亞東等邊境口岸,進入尼泊爾、印度等國,再源源不斷傳入歐洲。

大航海時代開始,葡萄牙人、荷蘭人、英國人相繼來到中國南部沿海。1607年,荷蘭首次從澳門經印尼萬丹將少量茶葉輸往歐洲,揭開了中國與歐洲海上茶葉貿易的序幕。

荷蘭東印度公司董事曾致信巴達維亞總督:「茶葉已開始為人民所需要,吾人希望每艘船均裝有若干箱中國茶或日本茶。」1716年,兩艘英船從廣州攜回3000擔茶葉,價值 35085鎊,占總貨值80%。

歷史學家普里查德:「茶葉是上帝,在它面前其他東西都可以犧牲。」足以見證茶葉在當時的地位。

19世紀中期以前,中國一直是絕對的茶葉帝國,英美茶葉完全依賴從中國進口。

隨著茶葉在西方成為供不應求的奢侈品,歐洲尤其是英國,已難以提供對應商品來平衡茶葉貿易,便出現了大量茶葉走私。

史上最著名的「茶盜」,便是東印度公司派往中國的羅伯特·福瓊。這位「英國便衣」曾於1839 年至1860年間,四次來華盜取茶樹種子、栽培技術。他曾通過海運一次性將23892株茶樹小苗、1.7萬粒茶樹發芽種子及6名中國制茶專家輸往印度加爾各答。這一行徑導致中國茶葉出口額大幅下降,因為印度、斯里蘭卡很快成為茶葉生產大國,茶葉成了它們的最大宗輸出產品。

1854年至1929年的75年間,英國的茶葉進口上升了837%。據統計,茶葉帶給英國國庫的稅收收入平均每年達到330萬磅,占國庫總收入的1/10左右。因茶而起的「福瓊事件」,使中國的制茶業開始衰退,徹底改變了中國當時的經濟地位。

如今這真實事件,2014被撰發成書《植物獵人的茶盜之旅》,成為冒險獵人如:印第安納瓊斯般的英雄人物⋯⋯

如今,茶葉在世界上的消費超過咖啡、巧克力、可可、碳酸飲料和酒精飲料的總和。如威廉·烏克斯在《茶葉全書》中所述:茶、咖啡和可可對於心臟、神經系統及腎臟是真正的興奮劑;咖啡可使頭腦興奮,可可刺激腎臟,而茶處於二者之間,對人體全身器官起溫和的興奮作用。

茶,這一「東方的恩賜」,已成為一種優雅而又溫和的飲料,是一種綠色、安全的興奮劑,飲茶也因此成為人們一種主要的享樂方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