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祖母清孝莊太皇太后是位虔誠的佛教徒,得知宮廷庫藏有前代遺留下來的藏文《甘珠爾》即釋迦牟佛口授口傳諸經,因年代久遠破損慎多,特命康熙皇帝派喇嘛以泥金仿抄一部。孝順的康熙於1669年,遵其祖母孝莊皇太后之命,派人以泥金重抄經典,費時兩年抄製完成,康熙作序說明緣起,並命為《龍藏經》,編經主旨是「利樂庶民,國泰民安」。
據《秘殿珠林初編》卷二十四記載:「(康熙皇帝祖母孝莊)太皇太后欽命修造,鑲嵌珠寶、磁青箋、泥金書、西域字龍藏經一部,共一百八本,內有釋迦牟尼佛口授口傳諸經。」全帙一百零八函,以藏文泥金書寫在特製的磁青箋上,上下護經板彩繪七百五十六尊諸佛造像,飾以各式鑲崁珠寶,再以黃、紅、綠、藍、白五色絲織經簾保護,華麗莊嚴。根據實物丈量,每函縱三十三公分,橫八十七.五公分,厚三百至五百餘頁不等,重約五十公斤:每函配備有包裹所用絲質袱包、五彩經繩及最外層以經被保護經函等。
根據康熙六年﹙一六六七)十月二十七日內總管大臣米思翰等〈預估抄造甘珠爾經應用金粉數目奏本〉載:「一百零八塊上經板,每塊需要五塊飛金,共需五百四十塊;經葉五萬三百張,每四葉以飛金三塊計,需三萬七千七百二十五塊,總需飛金三萬八千二百六十五塊:每塊以銀兩七錢計,共需銀三十七萬一千一百七十兩五錢;經板上七百五十六尊佛,共需金粉一千七百八十二兩。」這段文字說明耗費之鉅。經板上所彩繪的佛菩圖像共756尊,幾乎網羅藏傳佛各類神奇的尊像,完全依照造像量度之規定描繪,畫工細緻神情動容,作為藏傳佛教義理、藝術研究的範本及清初研究宮廷繪畫最完整的資料。
每函有經頁300-500頁不等,每一頁的正反面都是以上好的泥金用藏文的楷書來抄寫經文,經頁再依序地疊齊,再在其四周圍以泥金彩繪右旋白螺、法輪、寶傘、勝利幢、蓮花、寶瓶、金魚、吉祥節等八種吉祥的圖案(即為八瑞相),總計有108函,象徵對治眾生的108種煩惱。龍藏經的磁青經葉,內頁它是是由厚棉紙經十數道工序漂染成深藍色並加以砑光的磁青箋,每頁長87.5公分、寬33公分,全藏共50,000頁,每頁正反2面,總計100,000面。染料中還需加入羊腦調色,防蟲咬防蛀。
喇嘛打樣起稿期間,日供一餐,茶歇兩次。寫經期間,日供兩餐,茶歇三次。說明喇嘛是在茶足飯飽下慢慢書寫,以保證《龍藏經》的品質。證諸實物,一百零八函,五萬多葉經文,泥金成色飽滿,藏文書體端正,造像華麗莊嚴,裝幀考究精美,極富皇家氣派。
2017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開館第三年,參觀人數出現新低點,故宮院長林正儀坦言,目前故宮南院僅有八個展室,展品不夠多元豐富,是難以吸引民眾參觀的主因,除將朝更活潑多元的方向策展外,未來也規劃將故宮鎮館之寶院藏一○八函《龍藏經》全數移到南院,作為故宮南院「鎮院之寶」。
------------------------------------------------------------------------------------
【民間佚聞】
《龍藏經》除有珍貴文獻價值外,據說還有強大法力,看過的人能享七世福報。據傳,前總統陳水扁執政晚期,因聲勢低迷,曾經要求進入故宮,密覽《龍藏經》「求好運」。故宮副院長馮明珠證實,陳水扁在2008年確實看過《龍藏經》。
《龍藏經》除了能賜福外,據台北故宮館內人員透露,館方還曾拿《龍藏經》做為「鎮邪」之用。由於台北故宮位於外雙溪旁半山腰間,濕氣很重,且故宮後山在日據時期是日本毒蛇研究基地,異類很多,再加上館內文物多有千年以上歷史,因此據傳陰氣甚重,鬼話時有所聞。而陰氣最重之處,據說就是以前為亂葬崗的行政大樓,常有員工看到不乾淨的東西。館內人員透露,故宮高層曾指示在行政大樓內秘密展示《龍藏經》,此後情況就有好轉。
《龍藏經》乃是傾全國之財力、物力、人力共同打造的佛教經典,相當值得大家有機會走一趟故宮南院,見證這一鉅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