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典藏

夢徊亞洲 : 卡地亞 X 鮑氏東方藝術館

十九世紀與二十世紀的人們熱衷收藏「奇珍」(curios)― 顧名思義,就是能引起人們「好奇心」(curiosité)的珍品。這些來自中國或日本、充滿異國風韻的物品征服了西方世界。夢幻般的裝飾,種類繁多又神秘莫測的材質,掀起了一股亞洲熱,迷倒了很多藝術愛好者,對歐洲的圖像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這個迷人的時期成就了一些人,例如收藏家阿爾弗雷德·鮑爾(Alfred Baur,1865-1951)、創作藝術家阿爾弗雷德·卡地亞(Alfred Cartier,1841-1925)及其三個兒子 — 路易(Louis,1875-1942)、皮埃爾(Pierre,1878-1964)和雅克(Jacques,1884-1941)。

長久以來,中國與日本一直被西方認為是處於夢想邊緣的國度。直到十四世紀馬可·波羅(Marco Polo,約1254-1324年)的《馬可·波羅行紀》(Livre des merveilles)出現,西方才開始隱約察覺到一個偉大文明的存在,開始予以關注。中國(Cathay)與日本國(Cipangu)陸續呈​​現在驚愕的歐洲人眼前。

回顧 2015年11月12日至2016年2月14日,鮑氏東方藝術館在日內瓦舉辦“夢徊亞洲”特展,展出鮑氏東方藝術館與卡地亞典藏的收藏品。這場別開生面的展覽以對照比較的形式,展出卡地亞典藏精心挑選的160多件作品及百餘件來自鮑氏東方藝術館的收藏。此次展覽由漢學專家李秋星(Estelle Niklès van Osselt)策展,揭示了亞洲文化與卡地亞的情緣。這一前所未有的獨特視角引領觀眾思索卡地亞對東方世界的不懈探索,同時領略珠寶大師路易•卡地亞(Louis Cartier)與收藏家阿爾弗雷德•鮑爾(Alfred Baur)的遠見卓識。

儘管巴黎珠寶大師卡地亞的亞洲風格設計眾所周知,但是其歷史與文化背景卻鮮為人知,策展人因而萌生了將這些珍寶與日內瓦鮑氏東方藝術館的收藏做一個對照的構想。

展場中,“夢徊亞洲”影像徐徐展開。鑲鑽的寶塔與涼亭、繁星下的忙碌文人、珍珠似的月光、閃耀的鳳凰、玉龍或彩鑽,都如同桃李綻放般描繪出一個夢幻之地。卡地亞的魔力盡得施展,極其誘人。鮑氏東方藝術館收藏的御用瓷器、撒以貴重金屬的漆器、刺繡絲綢、玉器、彩色琺瑯、根付、劍飾及浮世繪,也在敘述著一個神奇的中國與日本。這裡展開的,是一場史無前例的對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