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典藏

福州海峽文化藝術中心 - 台灣藝術家施宣宇挑戰陶瓷極限之作

芬蘭PES建築設計事務所Pekka-Salminen與台灣藝術家施宣宇,聯手在大陸福州建造一座由外而內以藝術陶瓷包覆的「福州海峽藝術文化中心(Strait Culture and Art Center)」,開幕啟用。此一建物15萬平方公尺,坐落於中國福州新區三江口,一帶一路重點建設項目,造價超過30億人民幣。於日前舉行盛大開幕暨首場音樂會。福州海峽文化藝術中心 (Strait Culture and Art Center)佔地15萬平方米,耗費30億人民幣打造,由北歐首席建築師Pekka-Salminen、芬蘭最權威聲學工程機構、中國最大的國營建築企業以及上海震旦博物館學術支撐與台灣藝術家施宣宇Samuel共同打造出絕無僅有的陶瓷聖殿。將於2018年10月10日舉行開幕式暨首場音樂會。
           
 芬蘭PES建築設計事務所與台灣藝術家施宣宇合作「SCAC福州海峽文化藝術中心」 開幕啟用   圖片提供/施宣宇

福州海峽文化藝術中心主建物為五瓣所組成茉莉市花,而另一種意象是大航海時代的巨型海船,以長風破浪之姿立於海上絲路的起點。嘗試將主建物群理解為一段貿易文化的歷史縮影,整個空間則為一個承載文化的容器,一個母體的概念,正如同航海時代的青花器皿,鉅細靡遺述說著各朝代的文化與藝術,歷史與背景。

                                      

                                       福州海峽文化藝術中心的表演空間 ; 圖片提供/芬蘭PES建築設計事務所

                                      
                                        福州海峽文化藝術中心的表演空間 ; 圖片提供/芬蘭PES建築設計事務所


芬蘭建築師Pekka-Salminen鍾情於中國氛圍,他之前在無錫大劇院大量使用竹材,倍受國際矚目,本次福州海峽文化藝術中心嘗試使用更具東方風格的陶瓷做為主要元素。然而,陶瓷材質不易駕馭,尤其面對三維曲線的新型態建築,傳統思維與技法難以銜接,讓許多專家怯步。建築師因緣際會遇上台灣藝術家施宣宇,完成此一不可能的任務。

                                      
                                       福州海峽文化藝術中心的表演空間 ; 圖片提供/芬蘭PES建築設計事務所

2016年春,Pekka-Salminen多次訪台進行邀約,藝術家施宣宇除了提出可實現的設計以及歷史文本的支撐,同時解決製作工藝以及施工方式的極限,建築師欣然接受這個合作計畫。並以北大與復旦學者作為學術後盾,奠基於元明清的陶瓷脈絡,進而轉化為全新的當代風格。音樂廳以元代的「牡丹纏枝」作為主軸,透過福建的德化白瓷,呈現玉版宣質感,以現代的線條呈現「青花白描」。相對於音樂廳白瓷,歌劇院使用深淺不同的紫砂泥,以13種造型變化組合,拼湊出3000米平方無邊無際的茉莉纏枝圖,緊緊相扣,無限綿延。

                                      
                                      福州海峽文化藝術中心的表演空間 ; 圖片提供/芬蘭PES建築設計事務所

福州海峽文化藝術中心堪稱當今最大體量的陶瓷建物之一,外觀均以巨型特殊陶瓷百葉構建,更特別的是歌劇院與音樂廳兩大館,突破傳統聲學的概念,內部全部使用陶與瓷兩種元素,單歌劇院室內就超過3000米平方公尺,由150萬個單元件組成,氣勢磅礡卻又細緻非凡。建築體結構以3D打印技術,藝術陶瓷則為機械手臂逐一雕刻,最後由北歐最高工程師進行聲學與密度調教。每一塊磚的尺寸、角度、密度、紋飾深度、全區以電腦模擬調校並按編號逐一安裝,以確保音樂廳每一個坐位席次都有最優化的聲音反射。此一建築、藝術、科技、學術的大整合,由芬蘭、臺灣、中國三方共同完成。


TOP